跳到主要內容

預告修正「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 中華民國102年2月8日
農企字第1020012016B號
主  旨:預告修正「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
依  據: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二項準用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項。
公告事項:
一、修正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二、修正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項。
三、「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修正草案如附件。本案另載於本會全球資訊網站(網址:http://www.coa.gov.tw)。
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修正草案總說明
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項規定授權訂定,於八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發布施行以來,歷經三次修正作業。為獎勵落實農地農用,以賦稅減免方式為之,並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作為申請稅賦減免依據,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惟農業用地上之使用態樣多元,依本辦法規定之作農業使用認定基準,迭有直轄市、縣(市)政府反映,實務上常有部分設施雖非與農業經營有關,惟係早期即已存在,如農業用地上既存之農田灌溉水井、合法建築物等,無法認屬作農業使用之情形;另亦反映私人農業用地無償提供政府施設之道路或其他公共設施,以及本會水土保持局過去在農業用地上施作及推動農村再生之相關公共設施等,土地所有權人皆無法取得上開農業使用證明書,致影響賦稅減免優惠,迭遭民怨。故為因應實務需要並保障民眾權益,實有進行全面性檢討之必要。經蒐整實務執行意見,並召開相關會議協商確定,爰擬具「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修正草案,共計修正九條,其修正重點如次:
一、 增訂農業用地上已存在供農田灌溉使用之水井,亦得認定為作農業使用。(修正條文第四條)

二、 配合現行第五條規定,刪除農舍得檢具從來使用之證明文件,並明確不符合申請興建農舍之要件,係指農舍坐落之農業用地。(修正條文第五條)

三、 增訂私人無償提供農業用地予政府施設供公眾使用之道路、依法應徵收而未徵收之公共設施、經中央主管機關興建或補助之農村再生設施及土地使用編定前之合法房屋,於一定審認條件下得認定作農業使用之事項。(修正條文第七條)

四、 配合內政部推動戶籍謄本減量措施,刪除申請人可檢附戶籍謄本作為身分證明之佐證文件規定。(修正條文第八條)

五、 增訂共有農業用地有違反使用管制規定,共有人申請作農業使用認定之處理規定。(修正條文第九條)

六、 明確建設(工務)單位審查事項「建物」部分,係指修正條文第七條第四款增訂之土地使用編定前之房屋。(修正條文第十條)

七、修正申請案件補正與駁回之規定。(修正條文第十三條)

八、明確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有效期限之規定。(修正條文第十五條)

 



第一條 本辦法依農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農業用地之範圍如下:
一、 本條例第三條第十一款所稱之耕地。
二、 依區域計畫法劃定為各種使用分區內所編定之林業用地、養殖用地、水利用地、生態保護用地、國土保安用地及供農路使用之土地,或上開分區內暫未依法編定用地別之土地。
三、 依區域計畫法劃定為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森林區以外之分區內所編定之農牧用地。
四、 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為農業區、保護區內之土地。
五、 依國家公園法劃定為國家公園區內按各分區別及使用性質,經國家公園管理處會同有關機關認定合於前三款規定之土地。

第三條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申請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
一、 依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申請興建自用農舍。
二、 依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申請農業用地移轉不課徵土地增值稅。
三、 依本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申請農業用地及其地上農作物免徵遺產稅、贈與稅或田賦。

第四條 農業用地有下列情形,且無第六條及第七條所定情形者,認定為作農業使用:

一、 農業用地實際作農作、森林、養殖、畜牧、保育使用者;其依規定辦理休耕、休養、停養或有不可抗力等事由而未使用者,亦得認定為作農業使用。
二、 農業用地上施設有農業設施,並檢附下列各款文件之一:
   (一) 容許使用同意書及建築執照。但依法免申請建築執照者,免附建築執照。
   (二) 農業設施得為從來使用之證明文件。
三、 農業用地上興建有農舍,並檢附農舍之建築執照。
四、 農業用地上已存在供農田灌溉使用之水井。

第五條 農業設施或農舍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得認定為作農業使用:
一、 農業設施或農舍之興建面積,超過核准使用面積或未依核定用途使用。
二、 無法檢具於非都市土地使用編定前,得為從來使用之農業設施之相關證明文件。
三、 本條例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修正公布施行前,以多筆農業用地合併計算基地面積申請興建農舍,其原合併計算之農業用地部分或全部業已移轉他人,致農舍坐落之農業用地不符合原申請興建農舍之要件。

第六條 農業用地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得認定為作農業使用:
一、 現場有阻斷排灌水系統等情事。
二、 現場堆置與農業經營無關或妨礙耕作之障礙物、砂石、廢棄物。
三、 現場舖設有非農業經營必要之柏油、水泥等情事。
四、 農業用地依法供採取土石或作為營建土石方收容處理場所使用,未回復作為農業使用。

第七條 農業用地部分面積有下列情形之一,且不影響供農業使用者,得認定為作農業使用:
一、 於土地使用編定前已存在有墳墓,經檢具證明文件。
二、 農業用地存在之土地公廟、有應公廟等,其面積在 十平方公尺 以下。
三、 農業用地存在私人無償提供政府施設供公眾使用之道路或屬依法應徵收而未徵收性質之其他公共設施,得整筆認定作農業使用。受理機關應於核發之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註記該設施性質。
四、 農業用地存在土地使用編定前之合法房屋,經檢具證明文件。
五、 農業用地上由農村再生中央主管機關興建或補助供農村社區使用之農村再生相關公共設施,且符合下列各目規定:
(一) 位於已核定農村再生計畫範圍內。
(二) 該筆農業用地為私人無償提供且具公眾使用之公共設施。
(三) 經農村再生中央主管機關出具符合前二目之證明文件。

第八條 依本辦法申請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時,應填具申請書並檢具下列文件資料,向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申請:
一、 最近一個月內核發之土地登記謄本及地籍圖謄本。但直轄市、縣(市)地政主管機關能提供網路查詢者,得免予檢附。
二、 申請人國民身分證影本、戶口名簿影本;其屬法人者,檢具相關證明文件。
三、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文件及其他相關文件。
前項農業用地如屬都市土地者,應另檢附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證明。
第一項農業用地如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內,應另檢附國家公園管理處出具符合第二條第五款規定之證明文件。

第九條 共有農業用地有違反使用管制規定者,共有人申請核發其應有部分作農業使用證明書時,除依前條規定辦理外,應再檢附下列文件之一:

一、 全體共有人簽署之分管契約書。
二、 違規使用之共有人切結書。該切結違規使用面積應小於或等於其應有持分面積。
三、 因他共有人無法尋覓、死亡或不願切結違規使用等情事,共有人得檢附民法第八百二十條所為之多數決分管證明。

依前項第三款規定辦理者,受理機關應踐行行政程序法第一章第六節及第一百零四條至第一百零六條規定。

第十條 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辦理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之認定及證明書核發作業,得組成審查小組,其成員由農業、地政、建設(工務)、環保等單位派員組成之。其業務分工如下:

一、 農業單位:業務聯繫與執行及現場是否作農業用途之認定工作。
二、 地政單位: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用地編定類別及土地登記文件謄本之審查及協助第十一條第二項之認定工作。
三、 都市計畫單位或國家公園單位:是否符合都市土地分區使用管制規定或國家公園土地分區使用管制規定之認定工作。
四、 建設(工務)單位:農舍、土地使用編定前已存在之合法房屋是否為合法使用之認定。
五、 環保單位:農業用地是否遭受污染不適作農業使用之認定。

第十一條 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受理申請案件後,應實地會勘,並就會勘結果填具會勘紀錄表。

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辦理前項會勘時,應通知申請人到場指界及說明,如界址無法確定,應告知申請人向地政機關申請鑑界。

申請人非土地所有權人時,應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到場。

第十二條 申請案件經審查符合本條例第三條第十二款及本辦法第五條或第八條規定者,受理機關應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

第十三條 申請案件不符合規定,其情形可補正者,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不能補正、屆期仍未補正或經補正仍未符合規定者,受理機關應敘明理由駁回之。

第十四條 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應依農業主管機關受理申請許可案件及核發證明文件收費標準規定,向申請人收取行政規費。

依第十二條規定核發之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以一份為原則,申請者為同一申請案件要求核發多份證明書時,其超過部分應另收取證明書費,每一份以新臺幣一百元計算。

第十五條 申請人自核發證明書之日起,應於六個月內辦理第三條各款之一所定事項,未於規定期限內辦理者,該證明書自規定期限屆滿之次日起,失其效力。

第十六條 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辦理本辦法規定事項,得將權限之一部分委任或委辦所轄鄉(鎮、市、區)公所辦理,並依法公告。其作業方式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定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規定之書表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另訂之。

第十八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原發佈網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應併入遺產總額課稅且不得列入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範圍

(本報訊):林先生詢問,他的母親預期即將不久於人世,現存不動產及銀行存款各1,000萬元,又其父名下均無財產,其母想趁其尚有意識時將名下存款1,000萬元贈與配偶,因夫妻贈與不計入贈與總額免課贈與稅,且所存不動產1,000萬元未達遺產稅免稅額1,200萬元,亦為免稅,問是否可行?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答覆:「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應併入其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但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及慰撫金不在此限。」為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及民法第1030條之1所明定 ;故該筆贈與存款1,000萬元,除依法須併入遺產總額核課遺產稅外,亦不得主張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之扣除。建議林先生有關其母財產尚無需事前規劃,俟申報遺產稅時再行主張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即可。 貼心小提醒:當生存配偶主張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之扣除時,繼承人應於領取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之日起一年內,給付該請求權金額之財產予被繼承人之配偶者,逾期稽徵機關將就未給付部分追繳應納稅賦。

一度停辦 合庫房貸業務恢復承作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13.03.10 02:59 am 合庫金控兼合庫銀行董事長沈臨龍昨(9)日表示,去年一度停辦的房貸業務,已開始恢復承作,只要有額度空出來就慢慢恢復;對於人民幣業務,合庫也將結合蘇州、香港分行規劃整體策略,去化人民幣資金。 去年9月,合庫一度停辦房貸業務後,其他行庫房貸雖未因逼近法定上限而停辦,但不少銀行都拉高利率,以價制量,也有少數行庫承接不少合庫過來的房貸業務。 根據銀行法第72之2條規定,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的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總和的30%。房貸業務量不小的合庫,去年9月因逾限問題,停做房貸業務。 銀行業者表示,受政府打炒房政策影響,多數行庫對今年房市前景保守看待,包括土銀、合庫及華銀的房貸業務目標多是持平;台銀及一銀則預期成長幅度有限,最多1%至2%。多數大型行庫預估今年房貸業務仍將持平,因此,合庫逐步恢復房貸業務後,對其他行庫會否造成排擠或其他影響?尚待觀察。 合庫昨天舉辦102年「合庫盃」桌球邀請賽,沈臨龍主持開幕儀式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合庫的土建融量太多了,合庫的放款結構還是要再調整,但這不是很容易的事,要一步步來。 在人民幣存款業務方面,沈臨龍說,這段期間大概已從熱潮慢慢回到冷靜了,跟兆豐等銀行相比,合庫的外匯業務起步晚,所以在市場上並非居於領先項目,但合庫絕對不會缺席。 他說,人民幣業務不止看台灣的市場,要將大陸的蘇州分行、香港的香港分行,以及在台灣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 )、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結合在一起,做出整體的應變策略。 不過,人民幣業務的開辦,不是單方面銀行想怎麼做就可以怎麼做,這也涉及兩岸主管機關的政策,這部分合庫會慢慢評估。 至於如何做整合?沈臨龍說,這涉及細節運作,如人民幣的存款,不論用多高的利率來吸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去路,這部分可能就要靠蘇州及香港分行,當然去路部分也涉及對岸管理法規的變動,這是國內銀行業面臨的相同問題。

民法拋棄、限定繼承規定修正

民法繼承編修正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條、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條、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條文 中華民國97 年1 月2 日華總一義字第09600179031 號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 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 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 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務,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條 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負連帶責任。 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繼承人相互間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另有約定外,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之。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 繼承人得限定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償還被繼承人之債務。 繼承人有數人,其中一人主張為前項限定之繼承時,其他繼承人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視為同為限定之繼承: 一、於為限定繼承前,已為概括繼承之表示。 二、已逾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所定期間。為限定之繼承者,其對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 為限定之繼承者,應於繼承人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呈報法院。 法院接獲前項呈報後,應定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期間,命繼承人開具遺產清冊呈報法院。 必要時,法院得因繼承人之聲請延展之。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 繼承人依前條第二項規定呈報法院時,法院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命被繼承人之債權人於一定期限內報明其債權。 前項一定期限,不得在三個月以下。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條 繼承人中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者,不得主張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所定之利益: 一、隱匿遺產情節重大。 二、在遺產清冊為虛偽之記載情節重大。 三、意圖詐害被繼承人之債權人之權利而為遺產之處分。 四、依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第一項規定為限定繼承者,未於同條第二項所定期間提出遺產清冊。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 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前項拋棄,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 拋棄繼承後,應以書面通知因其拋棄而應為繼承之人。 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中有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為繼承之人。 第二順序至第四順序之繼承人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