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0置產布局大法 台北縣房價具增值潛力 連續三年移入人口居首

【全台各縣市淨遷入人口大調查,最具財氣的置產樂園在哪裡?】

決勝房市 從人口流動找抗跌保值區域

  房價漲,如何避免買在高點,抗跌保值的房子要怎挑?專家建議「最好找人口數還在增加,重大開發案及交通建設也仍在增加的地區」,由於人口多、需求量較大,加上重大開發及交通建設也能增加區位優勢,未來若要換屋,也比較容易轉手。從所得與人口流動分析,太平洋房屋最看好台北縣房價具增值能力。
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都是近三年人口淨流入及平均家戶所得較高縣市
  太平洋房屋副總經理李珠華表示,人口流動看房市需求,人口淨流入地區有房子的實質需求支撐,房價具增值潛力,買房比較不擔心買在高點。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都是最近3年人口淨流入較多的縣市。
  李珠華副總指出,例如新竹區域人口多年來都呈現淨流入現象,主要是因為新竹科學園區成功開發所帶動,顯示經濟產業高度影響都會發展。也就是說科技中心、園區等開發政策將有助於就業機會並促進都會發展,帶來住宅建設的大量推案。由此推論中市、南市、高市人口的呈現淨遷入,當然也是受惠於中科和南科。另外,近年來因為博弈產業話題炒熱澎湖房產投資潮及就業機會,使得澎湖縣的人口在最近三年也都呈現淨流入現象。
  李珠華副總再指出,根據主計處公布資料,去年(97年)每個家庭可支配所得,排名第二的新竹市118.7萬元,僅輸給第一名127.1萬的台北市8.4萬元,由此可見新竹人荷包相當具競爭力。而超越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值91.37萬元的地區,除了北市、竹市,還有新竹縣(106.4萬元)、台北縣(97.2萬元)、高雄市(96.2萬元)、桃園縣(96萬元)、台南市(92萬元)、台中市(91.6萬元),李珠華副總說,因就業機會增加必然帶動周邊跨縣市工作人口的大量移入,而使得家戶收入提升,所以從人口遷移狀況,不難判斷買哪裡,最穩健抗跌。
■北縣連續三年移入人口居冠 穩健具增值空間!
  台北縣連續三年獲全台各縣市淨遷入人口數第一名,96年/淨遷入16,057人、97年/淨遷入21,342人、98年(1~11月)/淨遷入23,574人【如附表1.,淨遷入總人數=總遷入-總遷出(人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李珠華副總表示,北市房價高不可攀,北縣以相對較低房價水準,成為北市通勤族群之購屋首選。99年12月25日台北縣將正式升格直轄市(台北縣政府民政局資料),未來「升格行情」直逼北市部分地區,現在就卡位增值空間較為明顯的一線增值區段,投報率預估可勝過北市部分地區。


■北縣地價指數上漲1.78% 房價回溫!
  臺北縣政府地政局配合內政部「都市地價指數」查價工作最新結果出爐,指出(98/4月至98/9月)地價總指數較(97/10月至98/3月)上漲1.78%,其中以新店、永和、板橋、三重、土城、新莊、中和、汐止等區域,房價回溫最為顯著。李珠華副總指出,受到北市高房價排擠效應影響,在地利優勢、升格利多及重大開發案、交通建設持續推動下(參考附表2.),整體地價止跌回穩,今年北縣買賣移轉件數累計至11月底止已達9萬6,096件,全年有機會突破10萬件,是今年少數交易量有成長的地區。其中板橋新板特區,在公共建設先到位,四鐵共構優勢及新市政開發的加分下,預期未來商機無限。新莊受惠於捷運新莊線,今年下半年起,頭前重劃區新建案陸續推出,帶動房市交易活絡。三重、永和、中和、新店及土城等,則挾地利及較低房價的比價優勢,吸引北市自住購屋需求者,沿著捷運線往本縣遷徙,其中汐止在內湖、南港發展帶動下,加上本身聯外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及捷運民生汐止線確定興建等利多因素,近期房市買氣逐漸回升。


找對的標的物 房市贏家不變守則
  今年第2季以來,由於受惠於MOU、ECFA政策利多,兩岸經貿交流逐漸正常化、自由化,加上低利率環境不變,房市景氣逐漸好轉,房價也順勢扶搖直上,台北市,由於短期價格?漲過速,買方追價力道變弱,而衍生境內移民風潮。
  李珠華副總衷心提醒購屋大眾,房地產市場不可能回到齊漲齊跌的局面,而是要看個案區域表現。現階段購屋,不管是自住或投資,務必考量日後「流動性」因素,對於將來如果很不好轉手的產品,最好敬而遠之。不過一般自住購屋的潛在居住需求並不會減少,還是有人必須買房子,想成為2010年的房市贏家,購屋務必更精明些,除了從人口流動看房市需求為參考因素外,也建議挑選市場轉手性高的精華地段「主流產品」,房價會較有支撐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當房東 沒賺頭 北市平均投報率僅2.3%

( 2010/03/22 09:00 時報資訊 ) 工商時報 記者馬婉珍/台北報導 房價直漲、租金卻下跌,因此壓縮投報率,專家提醒,現階段當包 租公,並非好時機。以整層住宅來看,目前平均投報率跌破2.5%、 僅有2.3%,創史上新低;尤其是南京東路捷運站旁,多半認為收租 效益應不錯,但投報率卻才1.74%,該站點所屬的文湖線,更是大台 北捷運周邊住宅中,投報率表現最差。 根據住商不動產的調查,北市住宅房價近1年上漲26.2%、達每坪 41.6萬元,但租金卻下跌6.2%、達每坪820元,因此大大壓縮投報率 ,現已跌破2.5%、僅有2.3%,可見若加上屋況管理、空租期等成本 ,包租公幾乎是無利可圖。 台灣租屋網業務經理李惠心指出,當包租公並非穩賺不賠,雖然出 租時間已較半年前縮短約1個月,但因空屋量仍多,租金始終未見好 轉,所以她提醒,短期內投資房市者,應審慎評估風險。 住商不動產台灣總部總經理陳錫琮表示,台北市是全國最有活力的 房地產投資市場,儘管如此,住宅的投報率卻因房價上漲而跌至2.3 %,再以目前租屋市場較高的空屋率來看,市場供給較多,可見租客 較占上風,因此買屋收租長期下來並非穩賺不賠,而打算短期炒作者 ,更要考量受政府嚴控影響、房市走入混沌期,轉售風險更大。 由中信房屋調查各捷運站的住宅租金投報率,也可發現投報率幾乎 在3%以下,尤以文湖線表現最差,南京東路捷運站的投報率僅1.74 %,敬陪末座。(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之不動產交易部分,財政部陸續發布相關規定

本條例施行後,財政部對於不動產交易共作成7則令函及1則公告,說明如下: 一、與本條例第3條持有期間計算有關者,包括: (一)所有權人銷售原贈與配偶,嗣後配偶又回贈之不動產,於計算持有期間時,准將其贈與配偶前持有該不動產之期間合併計算。 (二)土地所有權人銷售經法院調解取得原出售與他人之不動產,應將原所有權人原持有該不動產期間與調解移轉登記後之持有期間合併計算。 (三)原所有權人(委託人)為受益人交付信託之不動產,經塗銷信託登記回復所有權與原所有權人(委託人),嗣出售時,其起算日應以委託人原取得該不動產並完成移轉登記之日為準。 二、與本條例第5條第1款及第2款自住房地有關者,包括: (一)個人出售自住房地及停車位,如停車位原係與自住房地併同使用,且該自住房地符合本條例第5條第1款規定者,該停車位與自住房地併同銷售時,可免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二)本條例第5條第1款辦竣戶籍登記規定,其條款所稱「辦竣戶籍登記」,應由所有權人、配偶或未成年直系親屬其中一人於銷售日前辦竣戶籍登記。 (三)本條例第5條第1款及第2款規定之所有權人或其配偶及未成年直系親屬持有房屋及其坐落基地,不包括持有骨灰(骸)存放設施。 三、其他與排除課稅範圍有關者:出資者參與自辦市地重劃取得抵費地,如其出資及以土地折價抵付之受償方式於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重劃會章程中載明,其取得抵費地後之第一次移轉准予比照本條例第5條第11款規定辦理。 四、依本條例第5條第2款及其施行細則第10條規定公告符合非自願離職出售新房地之情形:符合本條例第5條第1款規定之所有權人或其配偶於工作地點購買房屋及其坐落基地,致共持有2戶房地,嗣因遭公司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4款規定資遣而出售該購買之房地者,核屬非自願離職出售新房地之情形。

訂定「與私有土地交雜無法單獨利用之國有非公用土地讓售原則」

一、 依國有財產法第五十二條之一第一項第六款及同法施行細則第五十五條之一第三項第二款規定讓售國有非公用土地之作業,依本原則辦理。 二、 申請人申購與私有土地交雜無法單獨利用之國有非公用土地,應提出地方政府不予核發公私有畸零(裡)地合併使用證明書之文件。 三、與私有土地交雜,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 國有非公用土地被私有土地完全包圍。 (二) 國有非公用土地兩側(含)以上為私有土地。 (三) 國有非公用土地一側(含)以上為私有土地、一側(含)以上為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或為公共通行之道路或為公共排水之水溝。 四、 無法單獨利用,指國有非公用土地或併同鄰接國有土地,位於都市計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或非都市土地編定為甲、乙、丙、丁種建築用地,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 未臨接道路。 (二) 臨接道路: 1、 未達直轄市、縣(市)政府規定建築基地最小面積之寬度或深度。 2、 已達直轄市、縣(市)政府規定建築基地最小面積之寬度及深度,而經申請人檢具直轄市、縣(市)政府認定無法單獨建築使用之證明文件。 五、國有非公用土地符合第二點至前點規定,且無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予讓售: (一) 保留公用需要。 (二) 經行政院、財政部或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核定計畫、用途或處理方式。 (三) 政府機關申請撥用。 六、 國有非公用土地毗鄰之土地非全部屬申購人所有者,除會同申購外,應取具其他鄰地所有權人同意由其承購該範圍國有非公用土地之同意書。但其他鄰地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免附該同意書: (一)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 (二) 現作道路、水溝使用。 (三) 已建築使用且領有使用執照。 (四) 該土地係原由同一筆國有非公用土地分割承購取得。 (五) 土地所有權人為公司組織之國公營事業機構或公法人,經發函限期表示是否有申購意願,經回復無申購意願,或逾期未回復視為無意申購。 (六) 依事實狀況判斷無法與國有非公用土地合併利用。